2021年4月20日 星期二

《影片筆記》姚詩豪 為什麼我們對職涯如此焦慮(人文講堂)

《影片筆記》姚詩豪 為什麼我們對職涯如此焦慮(人文講堂)

鐵(Tie)
透過邏輯思考分析,我們可以更好的診斷自己的職涯規劃,讓我們的人生在職業生涯這條路上減少焦慮、更有方向。

人生的每個階段都有不同焦慮,小時候怕做錯事、國高中擔心成績不好、大學擔心交不到男女朋友、出社會又擔心工作不穩定,其中又以職業生涯的規劃問題為大宗,可以說是陪伴我們人生最久的困擾了,那要怎麼排解呢?如果說專案管理能夠是很好的人生指南,那類似的思維應該也能應用在職涯規劃吧!

於是,我找到了一部很不錯的演講,解答了我這部分的疑惑,剛好也是大人學的另一位共同創辦人-Bryan 姚詩豪。

本篇分享自己記錄的「【人文講堂】20200613 - 為什麼我們對職涯如此焦慮 - 姚詩豪」影片筆記
有時間軸註記相關段落位置,並調整為適合閱讀的文句。


上班的歷史

時間軸(3分24秒)
現代人幾乎從22歲大學畢業之後,就要開始日復一日的上班直到65歲退休,過著每天八小時的工作生活,除了假日以外沒有一天不是這樣,甚至還可能65歲都不能退休...

勞動部也統計了109年15-29歲青年勞工就業狀況,可以很好的觀察到這個現象。

時間軸(6分28秒)
這件事就得說到1800年那時的工業革命了,在工業革命之前,這裡講者用大頭針家庭作坊舉例,那時候一個家庭作坊大概十個工人,每個人從小開始訓練,從打鐵磨尖包裝到銷售一條龍,這時候的工人每個流程都要會,而產量大約是200根大頭針。

但到了工業革命,開始會使用機器設備之後,就變成專業分工的方式,以上一段所說的十個工人來說,他們每個人只需要熟悉其中一道流程,再加上機器協助生產,大頭針的產量就高達了四萬八千根,甚至品質還比你自己一條龍的還要好。

工廠的產能比家庭手作坊要好,原本這些家庭代工沒辦法競爭就消失了,大家都只好去工廠工作。

這也是為什麼變成現在大家都要上班的原因,透過專業分工讓打鐵的只要會打鐵;包裝的只要會包裝;銷售的只要會銷售就好,不必再像以前一樣自己一條龍,而是每個人都訓練特定的專業技能去上班。

學校就像一座工廠

學校就像一座工廠
時間軸(9分23秒)
就拿以前的學校來說,那時是貴族才能接受教育,為的就是幫助培養貴族們的健全人格發展。但學校到了現在就像是工廠的延伸,每個人從學校出來都是為了就業上班。像是公司有會計部門,學校也有會計系:公司有銷售部門,學校也有商學院。

現在的學校就像是罐頭工廠,把我們培養成一個個有專業技能的罐頭,接著輸送到社會上的工廠,變成公司的好勞工,幫助它們提升產能。所以學校其實並不在乎我們的熱情跟天賦是什麼,它要做的就是透過許多的測驗跟篩選,看你能變成什麼樣的罐頭。

或許這樣子,對於社會的產能最大化是最有效率的,靠著這些專業技能的訓練,就能把人在公司或工廠變成一個很好的螺絲釘。

但也因為這樣,我們當然會對所謂的職業生涯有所迷惘,畢竟學校從來沒有告訴我們,我們自己的人生能夠做什麼?

以現在變化多端的時代來說,這種工業革命時期的思維已經無法因應目前的社會規則了。不再是好好的努力做好一份工作,就可以獲得很好收入的年代,上一代的道路我們已經無法依循。

相反的我們反而都得身兼多職,會無數的技能才能有一個工作,甚至不知道怎麼樣才可以靠自己賺到更多錢。

這時我們就得從邏輯分析出發,設想職涯規劃來脫離這樣的迴圈,想辦法走出自己的路,才是解決焦慮的唯一方法。

焦慮的解法:成為主動型工作者

時間軸(13分55秒)
我們不能再像以前一樣,努力讀書就是為了找一份工作做下去,等加薪升遷退休養老(還要擔心隨時可能被Fire)。而是必須把自己當成一家公司來經營,也就是現在常聽到的「一人公司」,成為自己的CEO,把自己塑造成一個品牌。

雖然剛開始很辛苦,但當你透過長久的累積,把品牌做起來,就不必擔心一般上班族的失業問題,換工作也有足夠的成果積累,出來自己做也是進可攻退可守。

我自己覺得寫作這項技能,是讓自己變成主動型工作者的一個很好的切入點
這裡也可參考我之前寫的幾篇文章
《影片筆記》-孫治華 個人品牌一定要有的3個策略思維
《影片筆記》-張國洋 專案管理是你最好的人生指南(TED演講)
《寫作計畫》網路行銷 個人品牌 自媒體

時間軸(16分04秒)

事業經營者職涯四階段

Career Builder事業經營者職涯四階段
「主動型工作者」講者又稱為事業經營者(Career Builder)
資料來源:整理自姚詩豪老師演講

事業經營者(主動型工作者)職涯四階段

  • 第一階段 探索期 25~35歲
    這段時間重點不是買車買房子存錢,而是努力讓自己這個一人公司在市場上有強項的影響力。
  • 第二階段 積累期 35~45歲
    持續累積專業技能
  • 第三階段 拓展期 45~55歲
    45歲開始拓展事業,服務更多客戶
  • 第四階段 傳承期 55~65歲
    把自己的經驗傳承給下一代

目前覺得自己還處於探索期到積累期之間,希望自己能夠盡快進入積累期到拓展期的部分!

時間軸(16分04秒)

姚詩豪老師給大家的6個職涯建議

  1. 先存180天的生活費再追逐夢想
    台灣人平均找工作的天數,大約3個月可以找到一個新工作,而為了保險起見乘以2倍,變為180天。
    不管喜不喜歡現在的工作,先努力做下去把生活費存起來,再去嘗試追逐夢想。

    但現在因為疫情關係可能又要儲備更多的資源才行
    北市青年初求職者增44% 找工作平均要6個月

  2. 不要急著買房
    在這個不安定的時代,應該優先保留彈性,不要把錢投資在房貸,而是投資在自己的知識、技能上。畢竟當我們買了房子之後,可能會擔心付不出房貸,而錯失更好的工作機會。

    姚詩豪老師也建議大家盡量住在公司的附近(用租屋的方式),假如每天減少一個小時的通勤時間,一整年你就可以比其他人減少一個月(30天)的工作時間(每個月扣掉放假算20小時*12個月/8小時一個工作天)。
    這些時間都是可以用來學習或做其他事情的!

  3. 25~35歲時每兩年設定一個關卡
    可以是工作的新挑戰也可以是換工作,主要是為了給自己一個時間上的壓力不要安逸,在每兩年的時間裡累積新的成就、認識不同的人、培養新技能。

    比方我一開始給自己設計的關卡是要持續閱讀跟心得寫作,今年則是希望將自己所學的知識分享出來,幫助更多人在寫作上得以結合數位行銷,進而擴大影響力。

  4. 關注心流體驗
    我們可能在做某件事情的時候,會非常專注到忘了時間,就像成語說的廢寢忘食。找出這些讓我們進入心流的細節很重要,因為這可能就是讓我們變成專家的重點。

    姚詩豪老師的建議做法是,將從早到晚所做的工作拆解成一個一個小任務,並把這些小任務打分數,哪些喜歡、哪些不喜歡、哪些處於中間,長久下來我們就會慢慢知道,哪些事情是更容易讓我們進入心流體驗的。

    當然你也可以觀察周邊的同事、親朋好友,有哪些小任務是你喜歡、感興趣的,也許這就是下一個2年你要做的事。

    像我最早發現的心流體驗是「畫畫」,只要一畫下去就會忘記時間,達到一個程度之後,再來我又找到了另一個心流體驗「寫網頁」,會持續的嘗試不同程式碼所呈現的效果,不滿意不罷休。現在則是投入在「寫作」上,有時沒有寫完就無法停下來,甚至連吃飯都可以忘記!

  5. 多去認識人
    有一個社群網站研究,我們一輩子能賺到的財富,會是我們身邊十個最親近的朋友或家人的平均值,這就是同溫層效應。

    如果你希望自己的財富、知識、眼界或格局能越來越開闊,那你周圍是哪些人就變得很重要,所以要盡量去認識更多不同的人。

    當然這邊的認識,不單單只是吃飯、聊天、喝酒,也要瞭解彼此之間的價值觀,還有對知識和學問的追求又是如何。

    更重要的是,如果你能從裡面找到1~2位,在某個領域能成為你專業偶像的人,那你更要把握常常跟他請益。

    以我來說,從參加CMX聚會到後來去上數位行銷課程,都不只是學習知識跟技術,更是認識不同領域朋友的好機會,也讓自己能夠踏出舒適圈,看看能不能迸出不一樣的火花。

  6. 做一個職涯進度追蹤表
    時間軸(21分52秒)
    針對25~35歲之間,每2年做一個規劃,並觀察自己認識了哪些專業偶像、學到什麼技能、獲得了什麼成就,還有哪些事情讓自己體會到了心流體驗,這樣我們才是有計畫的變強,也才能逐漸把自己的一人公司經營得越來越好。

在這個多變的時代,沒有人可以精準地掌握未來,透過邏輯思考去具體的拆解未來的每一步,才能讓我們更清楚人生的方向要怎麼走。

這邊也附上大人學官網大人學FB粉絲專頁姚詩豪老師臉書,還有內容多多的大人學Podcast

我是鐵,希望我的這篇心得筆記,能幫助對人生迷惘的朋友們找到方向!
鐵的 SEO 佈局策略 大公開!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